10年春风化雨,历经艰辛;10载沧桑巨变,豪情满怀。回望10年的奋进历程,大足交通执法人沿着综合执法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披荆斩棘、破冰前行。
10年的实践证明,大足区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整合了执法资源,提高了监管能力,加大了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,有力地保护了全区路产路权,规范了执法行为,增强了队伍整体素质,提升了执法形象和社会的认知度。
凸显实行综合执法的优势
通过10年的综合执法改革,凸显了执法主体统一的优势。一是一支队伍上路执法,履行多项交通执法监管职能,彻底改变了过去多头执法、多层执法、重复执法、推诿扯皮、执法扰民等引发群众不满的问题,得到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充分认同。二是一支队伍“综合执法”,法律地位得到巩固。在综合执法改革中,规范行使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,统一了执法标准,建立了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业务处理系统。三是一支队伍“统一管理”,体制优势充分发挥。支队充分发挥统一调度、力量集中的优势,解决了因多头管理、政出多门、程序复杂导致的协作协调难、处理问题慢等问题,顺利实现了“安全、畅通、稳定”的管理目标。
监管水平不断提高
近10年来,大足区的公路建设里程已达2424公里,客运企业9家(市属企业5家、区属企业4家)、客运车辆685辆(班车客运585辆、公交客运100辆、出租客运300辆),客运站10个(一级站1个、二级站3个、三级站2个、四级车站4个)、货运企业31户、货运车辆4275辆、二类及以上机动车维修企业28家,驾驶员培训机构5家。在道路延伸、车辆增多、企业增加的情况下,执法工作仍居全市实行交通综合执法改革的11个区县前列,为全市改革发展、体制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建队以来,10年共查处违法案件23440余件,检测超限车辆375万车次,成效显著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:
一是加强队伍素质。支队建立之初,就明确提出了“政治建队、科技强队、廉洁树队、文明聚队”的总体目标,借鉴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及相邻区县执法单位管理队伍的经验,先后通过公开招录、选调、军转等形式进入了9名年轻人员充实到支队,支队进一步优化内设机构,强化执法队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纪律严明的良好作风,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单兵作战水平,保障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。
二是加强制度管理。支队严格实施重大案件集体讨论、执法质量考核评议、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内部监督制度,约束队员行为,保障队伍纯洁。
三是加强联勤联动。10年来,支队不断投入先进的执法装备、设备到执法一线,加强联勤联动协作机制。一方面创新外部联勤联动工作机制,先后与荣昌、铜梁、永川等相邻区县交通行政执法协作;不断巩固与区公安、市政、残联、水务局等部门交通执法部门协作机制,开展超限运输治理、打击非法营运、运输行业维稳、水上执法等,形成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机制,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。另一方理顺交通系统内部工作机制。支队与公路局、运管所、港航所、市执法总队四个行业管理单位建立了《执法业务协作机制》工作制度,理顺了协作关系,利用信息共享网络平台,确保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等工作有效对接,避免了出现“行业管理部门与执法部门两张皮”的现象。同时,还与毗邻的安岳、泸县、潼南等路政管理机构建立起了治超协作机制,为有力地打击市外超限运输车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